香港安老院舍人手短缺的現象

five people digging ground

香港人口老化現象日漸嚴重,安老院舍對護理服務需求激增,但院舍人手資源卻一直相當緊張。本地護理員工流失情況普遍,愈來愈多年輕人不願投身院舍工作,大部分原因涉及工資待遇未達期望、工時長、壓力高及晉升機會有限。有院舍負責人坦言,招聘本地護理員時,不但難以吸引新血,部分入職者更很快就選擇離職,令院舍始終難以維持穩定隊伍。隨着護老服務需求長期高企,人手緊張已成行業常態。

外勞輸入模式與仲介公司的介入

因應人手短缺,愈來愈多安老院舍依賴從外地輸入護理員工,以維持院舍日常運作。現時大部分院舍會經由外勞仲介公司負責招聘、面試及入境手續。仲介公司會協助院舍從內地或東南亞地區聘請合資格護理員,處理所有相關安排,包括文件審批、工作簽證及初步培訓。香港政府近年推行多項特別計劃,例如院舍輸入護理員特別計劃,讓院舍在本地人力不足時獲批准輸入外勞人手,加快解決基層護理荒的現實問題。不過,這模式雖然短期內緩解人手緊絀,卻為院舍日常運作帶來更多新挑戰。

photography of group people inside room

依賴外勞引發的院舍運作挑戰

輸入外勞解決數字問題時,卻間接產生不少新難題。首先,文化背景與語言差異導致部分外勞護理員與長者溝通不暢,更可能因生活模式及照顧方式不同而出現適應困難。有受訪院舍管理人員反映,新到員工的專業經驗有時未必符合本地院舍運作要求,需要額外時間與資源作培訓。流動率高亦是不少院舍面對的實況,部分外勞適應困難,適應期內選擇轉工或離職,為院舍帶來穩定性與服務質素的壓力。外勞權益、工作時數和薪酬保障一直是社會關注焦點,如遇上仲介收費過高或資訊不透明,亦會進一步影響行業聲譽與外勞生活質素。

社會觀感及道德討論

外勞員工進駐護老院,坊間有家屬認為他們較親切、有耐性,也有人質疑受訓經驗及護理手法的專業程度。不同群體對外勞角色觀感兩極,本地護理從業員則擔憂工資及職涯競爭壓力,形成人手組成多元化的微妙局面。部份團體關注長者獲得的照顧水準及情感連繫會否受影響,亦討論院舍長遠是否應以提升本地人手為主,以鞏固本港護理服務的可持續發展。

group of people wearing white dress shirts

院舍及政策層面的未來方向

為紓解人手荒,同時維持服務穩定及專業,政府與業界需投放更大資源於專業培訓,提升護理員薪酬待遇及晉升機會,吸引更多本地人才投身行業。不少院舍亦呼籲官方檢討現行外勞輸入及仲介規管,透過建立認證制度、制訂收費上限及強化出入口管理,保障外勞與院舍雙方利益。推廣多元照顧模式及社區參與,令安老服務質素及人手組合更合理。

安老院舍高度依賴外勞補充人手的現象是多重現實因素交織下的結果。仲介公司雖提供即時人力解決方案,惟長遠而言,仍需正視本地護理行業吸引力、專業地位、人才培育及工資待遇等根本問題。更有賴政府、院舍及社會共同檢視政策與措施,確保長者能獲得安全、穩定及有溫度的專業護理服務,讓安老事業可持續發展下去。